眉毛和眼睛的距離近:個性孤僻難靠近
2023-08-12
更新時間:2023-08-12 16:04:03作者:未知
1、山東二月二習俗吃什么?
2、北京二月二習俗有什么
3、山東重陽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
4、山東龍頭節(jié)有哪些習俗
5、山東端午習俗有哪些
6、猜你喜歡: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惫爬系闹V語已經(jīng)有許多人不會背誦,但約定俗成的習慣卻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在山東許多地方,農(nóng)歷二月初二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務(wù),尤其是要停止針線活,免得“傷了龍目”;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來,據(jù)說是不要影響了“龍?zhí)ь^”,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fā)愁”。
沿海地區(qū),一直流傳著二月二“剪龍頭”的習俗,這天大人、孩子都剃頭,叫“剃喜頭”。特別是男孩子,都要理發(fā),謂之“剪龍頭”,據(jù)說在這一天理發(fā)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
在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
東內(nèi)陸地區(qū)對“二月二”的講究更多,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那就是圍糧倉。農(nóng)歷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后,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不過,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則是在山東流傳甚廣的吃炒豆習俗。清晨,家家用鹽或糖炒豆,謂稱“炒蝎子爪”。
在山東,許多超市內(nèi)大半個月前就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炒豆,包括蠶豆、黃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種一應(yīng)俱全,還有用面粉、雞蛋等做成的炒棋子塊,口味各不相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作中可知,早在唐代中國民間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了。宋朝指定二月二為百花生日,元朝稱二月二為“踏青節(jié)”,一直延續(xù)至今。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zhí)ь^”之時,那么就會有很多食品與龍牽扯在一起。例如在吃面條的時候,人們把它叫做吃龍須,挑龍頭,吃水餃則叫做吃龍耳,吃龍角,吃龍眼等等等等,很多都會與龍有關(guān)聯(lián),本期北京文化就像你介紹北京二月二的習俗。
北京那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在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此外,北方地區(qū)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而且各地都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如食用面條叫“吃龍須”(吉林)、“挑龍頭”(河北),吃水餃叫“吃龍耳”(吉林)、“吃龍角”(河北)、“按龍眼”(內(nèi)蒙古)、“吃龍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曰“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后將土地神的生日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稱中和節(jié)?!堆嗑q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余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边@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征,雞鳴,則太陽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nóng)歷二月買“驢打滾”品嘗。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
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驢打滾是個形象的比喻,制好后的粘糕放在黃豆粉面里滾一下,如同郊野的驢子在地上打滾揚起的灰塵。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發(fā)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
現(xiàn)在的京津冀一帶,驢打滾在制作上進行了許多變化和改進,有巧克力餡、各種果味餡、芝麻果仁等,口味豐富。由黃豆面、糯米粉和紅豆沙卷裹而成,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的驢打滾已經(jīng)很少見。
農(nóng)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古人稱為重九,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俗節(jié)日。每年重陽到來之際,我國各地不乏應(yīng)景的節(jié)日習俗,那么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山東重陽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
山東民間重陽節(jié)的習俗活動是吃花糕?;ǜ庖悦嬲糇?,雙層中夾以棗栗之類果品,單層棗栗插于面上,有的還插上彩色小紙旗,謂“花糕旗”,有的上安兩只面塑的羊,取重陽之象,謂“重陽花糕”。
花糕既是節(jié)日食品,又是節(jié)日贈品,濟南以東地區(qū),重陽要給出嫁的女兒送花糕,膠東地區(qū)叫送菊花糕;濟南以北地區(qū)不僅送糕,而且還送秋冬應(yīng)用的衣物;濟南以西地區(qū),尤其是鄰近河北省的一些縣市,重陽節(jié)要請女兒回娘家吃花糕,故有“女兒節(jié)”、“女節(jié)”之稱。
山東威海一帶,老一輩人將農(nóng)歷九月九稱為“九重陽”,民間在這一天要喝菊花酒,“花糕”和“菊花酒”,圖的是一個口彩:“糕”、“高”同音,含高壽之祥;“酒”、“久”同音,寓長久之意。
除此之外,釀菊花酒,還是生活之需。釀酒的前期工作是從農(nóng)歷六月份開始的,一般到農(nóng)歷的臘月,酒即釀成,由于此酒色澤淡黃,俗稱黃酒。老威海過去有黃酒館,一般到了重陽節(jié),很多市民都喜歡到酒館喝上一杯黃酒,黃酒有軟化血管等保健功效,深受大家的喜愛。
在山東,重陽節(jié)亦有“老人節(jié)”之稱,節(jié)日期間慰問老人,組織老年人舉行文體活動和旅游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而在威海當?shù)?,過去逢重陽節(jié)時,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話,就要在家門口掛上一個紙燈籠,有長命百歲的寓意。
歷史上,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fù)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yīng),俗嘉其名?!敝仃?,又稱重九、九日。重陽之稱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遠游》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之句。據(jù)《西京雜記》記載,漢代九日已有飲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習俗,歷代相沿,亦稱此日為“茱萸節(jié)”、“菊花節(jié)”。
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龍?zhí)ь^節(jié),又叫做龍頭節(jié)、青龍節(jié)等,在我國民間歷來被視為是萬物復(fù)蘇、蟄龍開始活動、農(nóng)事活動開始的時節(jié),這一天各地有不少祈福消災(zāi)、祈求平安豐收的風俗習慣,那么就讓老黃歷為你介紹,山東龍頭節(jié)各地有哪些習俗。
萊州:攤煎餅炒豆,做成對面塑龍頭
在萊州市,二月二這天,市民有攤煎餅、炒豆的習俗,人們認為煎餅是圓形的,吃煎餅又叫龍鱗,祈求新的一年五谷豐登,有個好收成。而膠東的面塑藝人則會做上一對面塑大龍,預(yù)示著生活越來越美好。
泰安:“撒灰引龍”、“打灰囤”
在泰安農(nóng)村,這一天有“撒灰引龍”、“打灰囤”的習俗。這一天,天還蒙蒙亮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撒灰了,用簸箕盛著草木灰,沿著自家房子外圍墻根密密的撒一圈,因為這條灰線又細又長,形似傳說中的龍,所以這個舉動也被叫做“撒灰引龍”,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龍請到家里。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會在門前、場院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個圓圈,中間放上五谷、硬幣。代表著糧食屯、錢屯,有的囤外再畫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邊用灰畫圈還一面嘴里念叨著:“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希望來年家里糧食豐收,財源滾滾。
人們還會在畫好的倉囤中挖一小坑,將谷子、豆子、玉米等各種糧食放置其中,埋好,幾天后看哪種先發(fā)芽,以此判斷各種農(nóng)作物的收成好壞。
其實,撒灰除了象征意義,也有實際功用,在農(nóng)村,舊式的農(nóng)家房屋為土木建筑,房舍墻體或由土墼壘砌,寒冬里,墻縫、炕縫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蟲蟄伏之處。驚蟄以后,這些毒蟲伺機出動,危害人身。二月二當天,村民便在炕墻下面及房屋墻根底下撒上點草木灰,起熏蟲辟邪的作用。
新泰:吃炒豆,剪頭發(fā)圖吉利
二月初二,民間最大的習俗是“剃龍頭”,不管是老人小孩,剪發(fā)、修容,讓自己煥然一新,預(yù)示著可以求得一年的好運。許多人之所以選這天剪發(fā),是因為民間有習俗,正月剃頭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發(fā),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發(fā)去舊”。
日照:“鬧春牛”慶祝春耕開始,祈愿風調(diào)雨順。
日照當?shù)卦邶執(zhí)ь^節(jié)有“鬧春?!敝曀?,是為了慶祝春耕農(nóng)事活動的開始,祈愿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民間流傳的兒歌唱道:“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p>
端午節(jié)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那么在山東端午這天有哪些習俗呢,他們又是如何過端午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歷一起來看看山東端午習俗有哪些吧!
山東端午習俗
艾葉煮雞蛋
除粽子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東各地還有端午節(jié)吃艾葉煮雞蛋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人便將新鮮的艾草放在鍋里煮雞蛋。雞蛋熟時,蛋皮變成微綠色,還帶著微微的艾草香。
此外,當?shù)囟宋绻?jié)的節(jié)令食品還有涼糕、五毒餅、玫瑰餅、藤蘿餅等。
插艾蒿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jié),山東地區(qū)普遍會在家門口插艾蒿。艾蒿產(chǎn)生的奇特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除了插艾蒿,膠東部分地區(qū)還插桃枝,臨沂地區(qū)則在大門上插柏枝,用以驅(qū)邪。
采藥
端午節(jié),許多地方有采藥習俗。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蹦z東地區(qū)的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車前子、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裝到籮筐里帶回家,放在院子里曬干后掛起來,留著以后做藥材用。
拉露水
端午節(jié)這天,在膠東一帶,家家戶戶起大早,在日出前,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葉上的露水給孩子擦臉,尤其是擦眼睛和耳朵,據(jù)說可以耳聰目明,一年不害眼病。民間認為,大人用露水擦臉和胳膊,一年身體好,牲口吃了端午草,不得雜病。
五彩線
五彩線俗稱“長命線”,端午節(jié)系五彩線的習俗至少成于漢代,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歷史。應(yīng)劭的《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p>
五彩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這五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象征東、西、南、北、中,蘊含著五方神力。
五毒兜
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帶“五毒兜”,上有繡織的五毒圖(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媽媽或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溫熱的雞蛋,或用溫熱的雞蛋在小肚兒上滾幾滾,邊做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五毒餅
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jié)特有的節(jié)令食品,初夏時節(jié)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祈求健康。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有杏蓉、棗泥、綠豆蓉、芝麻等餡料。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苯o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jié)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繡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shù)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碧筒飲
碧筒飲是濟南地區(qū)的習俗。采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將葉心捅破使之與葉莖相通,然后從莖管中吸酒,人飲蓮莖,酒流入口中,成為端午乃至炎夏的消暑飲。史料記載:古代,大明湖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他們把湖中大蓮葉割下來,盛上美酒,用簪子將蓮葉中心部分刺開,使之與空心荷莖相通。從荷莖末端吸酒喝,“酒味雜蓮香,香冷勝于水”。
掛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苯o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jié)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繡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shù)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剪紙
端午節(jié)張貼剪紙的習俗,在蓬萊長島等地流行較廣,長島縣北面如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北隍城島還保留著這一古老風俗。端午當天大門上要貼一對黃牛,房門上貼葫蘆、寶劍,窗上貼虎、貓。凡是房間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貼。在濱州一帶,有在大門上貼艾虎和剪紙葫蘆的習俗。
畫門符
濟南人過端午節(jié)流行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據(jù)說,這樣做可以驅(qū)“五毒”,防瘟疫。
雄黃酒
端午節(jié)這天,山東許多地方撒雄黃、龍黃于屋內(nèi)墻角、窗臺、食物貯存處及廚房,以防害蟲,熏蛇、蝎等毒蟲。費縣人喜歡喝雄黃酒,相信雄黃酒有殺菌功能。鄒平地區(qū),端午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招遠、諸城一帶,婦女兒童也習慣將雄黃酒涂在額頭等部位,驅(qū)邪防病。
重陽節(jié)有什么習俗重陽節(jié)的習俗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習俗重陽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重陽節(jié)習俗重陽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jié)習俗作文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什么重陽節(jié)各地習俗重陽節(jié)習俗圖片重陽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重陽節(jié)的習俗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