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座女生的冬季減肥大餐 天蝎女吃飯
2023-08-19
更新時間:2023-08-19 12:12:55作者:未知
1、鄂溫克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都有哪些?
2、鄂溫克族禁忌有哪些
3、你所不知的鄂溫克族起源
4、鄂溫克族重大節(jié)日有哪些
5、“撮羅子”是鄂溫克族傳統(tǒng)民居
6、猜你喜歡:
鄂溫克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最燦爛的文化之一。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鄂溫克族人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形式多樣的民族體育活動,想知道是哪些體育活動嗎?那么,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鄂溫克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吧。
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鄂溫克族人民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衣、食、禮儀、嫁娶等風俗習慣,積累了眾多的民間故事和優(yōu)美的傳說,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和體育活動。因而鄂溫克族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也是其生活實踐的真實寫照。在鄂溫克族的體育活動中,較具特色的傳統(tǒng)項目主要有狩獵、賽馬、套馬、搶樞、滑雪、熊斗舞和愛達哈喜楞舞等。
狩獵
狩獵,是早期鄂溫克人主要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左旗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更以“獵人之鄉(xiāng)”而享譽大江南北。在過去的多少年中,這里的男人幾乎都是勇敢機智的獵手。近年來,婦女中也涌現(xiàn)出不少好獵手,他們只要一走進森林就知道有無野獸,能辨別出野獸足跡是舊的還是新的,是驚跑的還是自由行走。甚至野獸的大小和雌雄,也能從足跡上辨認出來。
為了鍛煉族人的狩獵本領,要求孩子們從七八歲起,就成群結(jié)隊地進行比賽射擊、打靶以及進行其他的鍛煉身體的方式。逐漸地,以狩獵比賽為特點的體育活動就出現(xiàn)了。每到冬季,鄂溫克的獵手們就經(jīng)常進行狩獵比賽,主要是通過用槍和埋設各種暗器獲取獵物的方式來進行比賽。比賽結(jié)束后的晚上,獵手們就圍坐在篝火旁,拿出獵獲的獐、狍、野雞、野鹿等進行評比。狩獵比賽不僅提高狩獵本領,也是一項娛樂健身活動,深受鄂溫克獵人喜愛。
賽馬
賽馬,是鄂溫克族民間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來源于鄂溫克族的生活實踐。鄂溫克族的賽馬源于薩滿教的祭祀,每年農(nóng)歷四至六月,鄂溫克族和蒙古族一樣也舉行敖包會。屆時各個氏族都要祭敖包并舉行各種活動。在供俸祭品時,要先進行賽馬,然后才請喇嘛焚香、誦經(jīng)、致祭。
鄂溫克族傳統(tǒng)的賽馬活動,多由青壯年參加。比賽中,賽手們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以此向人們展示最高的騎術(shù)、最驚險的動作。尤其是未婚的青年選手,都會盡量地向姑娘們展示高超的騎藝,以期受到姑娘們的青睞。這類比賽多以速度和馬上技巧來決出勝負,獲勝者將受到獎賞。
您可能還會喜歡:
錫伯族有趣的風俗文化:發(fā)面餅與好兒媳
男女青年傳情示愛的媒介:葫蘆簫
霸氣的桂西壯族飲酒文化
獨特有趣的塔吉克族鷹舞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中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從古至今,每個民族都秉承著一些規(guī)則,來限制人們的一些過于沖動行為。那么,鄂溫克族文化中有哪些禁忌呢?隨小編往下看吧。
1、狩獵忌
獵人出獵前,禁止讓孩子玩捉迷藏游戲,否則野獸也會躲藏看不到;出獵之前,絕對禁止進入產(chǎn)房,認為臟污,捕不到野獸;用“剛嘎”、“森克爾”草在篝火中熏熏之后,才能轉(zhuǎn)有好運氣;出獵時不準打殺鴻雁、天鵝、烏雞,認為這是不吉利的。
狩獵時禁止獵人之間不團結(jié);禁止向狩獵去的方向打槍射擊,否則野獸會遠遠逃走;禁止狩獵時說大話,禁止狩獵前告知別人打獵的地方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家里人也不例外,認為野獸特別是野豬肩骨上有孔眼,有事先猜知的本領;如果在行獵前說,我今天一定能打到野獸,那么野獸就會跑掉;狩獵時,不許燒崩火的柴,認為這樣就沒有福氣,因為“白那查”(山神)怕被火崩著,不靠近你,你也就打不到野獸;看見野獸不能爭先搶著打。
狩獵宿營時,禁止往火堆里灑水或吐痰,否則會觸犯“白那查”,什么也打不著;在打鹿、犭罕的堿場上,不能掉失煙頭、彈殼等遺物,以免野獸聞味逃離而去;在狩獵時如果遇到鋸剩的粗樹樁子,獵人不許坐或擱物品,認為樹樁子是山神坐的位置;在行獵時,獵人忌諱在野豬拱過的地方宿營,認為不安寧沒有運氣。
獵人不吃狗肉、狼肉、狐貍?cè)夂拓埲?,有兒女的家庭忌殺貓、狗。說貓死后能復生,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宰殺就是作孽。沒有兒女的孤獨老人,實在要殺貓時,也不能開槍打或勒死,而是用車輪碾死,認為車輪永遠向前不斷地碾壓,不會讓貓的靈魂有復仇之機。獵人不打殺異色(黑色、白色)的狐貍,不打黃鼠狼和貓頭鷹。忌打丹頂鶴,丹頂鶴是結(jié)成終生伴侶的鳥類,打死一只,另一只也會哀叫致死,認為不吉利。在行獵時,獵人忌諱烏鴉叫聲,認為不走運。禁止行獵期間做任何娛樂活動(跳舞或唱歌)。禁止別人背著槍或拿著鞭子進“仙人柱”和屋內(nèi),認為沒有禮貌。
2、農(nóng)事忌
禁止播種的人接近墳地,認為這樣會影響莊稼的成長;另外,認為老年人撒種莊稼會長得不好,必須由青壯年人去播種,才會長得好,長得壯;鄂溫克人忌諱別人估計他們的糧食多少,認為這樣會影響糧食的實際產(chǎn)量;正月初八叫“帖日干衣呢格”(莊稼日),這天要用繩子把剪子綁住,怕動剪子會把莊稼剪掉。
3、牧畜忌
鄂溫克人禁止殺掉或賣掉未停奶的母畜,認為,賣掉或殺掉沒停奶的母畜,是不吉利的,家里會發(fā)生母子分離的事情;禁止春季用牲畜的腮骨作游戲,認為春季是牲畜下崽期,如果玩腮骨的話,牲畜生下的小崽會有歪腿的情形;禁止漫罵牲畜,否則會變成赤貧;當傍晚牲畜回來時,家里不許斷火。不許宰殺脖子上帶有繩子的羊,殺時必須先解繩子;禁止小孩玩弄火,玩火的話牲畜走的太遠或得疫病;禁止拿刀子搗鍋或代替筷子;不許拿刀子走進牲畜圈內(nèi)或用有刃的東西打狗和用火嚇唬狗;禁止吃病死的牲畜肉,認為有病毒感染;禁止把獻給神的“溫古”馬殺掉或出賣,認為會觸犯神靈。
4、其他生產(chǎn)禁忌
上山鋸倒松樹之前,必須先敬“白那查”(山神),才會安全無事。放木排時,忌諱做噩夢,寧可休息一天,不放排木流送,否則會出危險或事故。捕魚和釣魚時,禁止跨過漁網(wǎng)和魚竿,不能用刀切開魚的胸和椎脊骨;釣魚時禁止說大話,“非釣著魚不可”等,否則什么也釣不著。馱過“瑪魯神”、“溫古神”的馴鹿,禁止馱運別人的物品。馴鹿下羔期間,禁止燒腐朽木、樺樹皮和松木等,因為馴鹿羔一聞這種煙味就會中毒。
“緣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正如大自然與世界對鄂溫克族文化的愛,我國有56個民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他們的起源為世界增加了無數(shù)的光彩,下面就由小編我?guī)Т蠹襾砹私庖幌露鯗乜俗迤鹪础?/p>
貝加爾湖起源說。呂光天先生在《鄂溫克簡史》(出版于1983年)中詳述了他的見解。他認為從考古發(fā)掘的材料看,古代貝加爾湖沿岸地區(qū)居民的服裝,例如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村對面的佛凡諾夫山上發(fā)掘出一個骨骼,其衣服上帶有數(shù)十個閃閃發(fā)光的貝殼制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所在位置與鄂溫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薩滿的法衣上綴飾的貝殼圓環(huán)一樣。此外,還發(fā)現(xiàn)死者的一些白玉制的大圓環(huán),與十七——十八世紀鄂溫克人古代服裝上的圓環(huán)毫無差別。
從而證明,最遲在銅石并用時代,鄂溫克人的祖先就已居住在貝加爾湖一帶。從銅石并用時代貝加爾湖沿岸居民的服裝和鄂溫克人服裝的附屬品——圍裙樣式的相似之處,可以看到現(xiàn)代鄂溫克人和銅石并用時代貝加爾湖沿岸地區(qū)居民在族源上的直接親屬關系。呂光天先生認為,鄂溫克人向東發(fā)展,其中一支來到黑龍江中游、精奇里江、外興安嶺南北。
興凱湖起源說。鄂溫克族歷史學家烏云達賚,在他的專著《鄂溫克族的起源》(出版于2002年)一書中闡述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他以古地名學考證見長,并以此為突破口,結(jié)合對歷史文獻的重新考證和破譯,將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稱呼,如“鄂溫克”、“索倫”、“烏素固”、“弘吉剌”、“安居”、“沃沮”等古老稱謂,以相關的因素連接起來,將歷史碎片有機地拼接起來,理清了“鄂溫克”這一稱謂的歷史演變過程,認定在公元前28年之前(西漢河平元年),生活在烏蘇里江上、中游流域的“沃沮”人,與現(xiàn)今的鄂溫克人有族源關系。他分析了“沃沮”、“安居”人的歷史遷徙路線,認為他們的遷徙運動“是通過橫貫亞洲北部的天然歷史通道進行的。
這條天然歷史通道分為四段:
第一段,從安居故地(錫霍特山脈南段和烏蘇里江、綏芬河、圖們江等流域)通過長白山北麓通道,到達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區(qū);
第二段,從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區(qū)通過洮兒河、哈拉哈河通道進入呼倫貝爾;
第三段,從呼倫貝爾通過音果達河、烏達河通道抵達貝加爾湖東岸地區(qū);
第四段,橫渡貝加爾湖,順安加拉——葉尼塞河通道西達葉尼塞河中、下游流域,一部分人到了鄂畢河下游東岸,北抵北極地區(qū)。這第四段通道,在貝加爾湖西岸分岔,順勒拿河而下,至阿爾丹河口又分岔,一路東達鄂霍次克海岸,另一路抵北冰洋岸邊。安居人順著這幾條大通道,將自己起源地、發(fā)祥地的文明傳播到了整個亞洲北部??梢钥吹浆F(xiàn)代鄂溫克人和銅石并用時代貝加爾湖沿岸地區(qū)居民在族源上的直接親屬關系。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不同的民族繼節(jié)日,就像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樣,對于節(jié)日有不同的重視程度,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總和一下鄂溫克族重大節(jié)日有哪些,看看異族風情,了解一下中華的組成部分鄂溫克族文化。
瑟賓節(jié):“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的6月18日舉行。瑟賓節(jié)是鄂溫克族傳統(tǒng)節(jié)目。節(jié)日活動中,通常表演舞蹈,還有賽馬、摔跤、勁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競賽。
春節(jié):鄂溫克語叫“阿涅”,這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諸神,老人們祝福晚輩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樣長壽。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產(chǎn)勞動,講究吃肉食、餃子,穿戴新艷的服飾,向長輩或親友拜年;對前來拜年的晚輩,長者給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寬敞明亮的房里舉行歡樂的歌舞晚會。
正月十五: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為供物。人們串門相聚,舉行娛樂活動。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早起來,爭相為別人臉上抹鍋灰,認為是吉祥的表現(xiàn)。
農(nóng)歷二月初二:認為是龍?zhí)ь^的日子,停止生產(chǎn)勞動,尤其是打獵。這一天不動刀斧等有刃的工具。
清明節(jié):鄂溫克語叫“漢西”,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備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墳地扔酒,并用金銀箔紙制成元寶和日、月燒掉。傳說死人的靈魂在這天要還鄉(xiāng)探親,行祭是讓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錢花。
“米闊魯”節(jié):是錫尼河流域、陳巴爾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溫克人的節(jié)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舉行,主要為給羊羔剪耳記、給三歲馬剪鬃、尾,給牛馬打烙印等。然后集會歡聚一堂,慶賀畜牧業(yè)生產(chǎn)豐收而載歌載舞。
鄂溫克族特有每年6月18的瑟賓節(jié)和在農(nóng)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米調(diào)魯節(jié)”?!懊渍{(diào)魯”是歡慶豐收之意。節(jié)日期間,人們要身著盛裝,男人們要進行剪馬鬃、馬尾活動,屆時牧民家家都要備下豐盛的酒肉,宴請親朋好友。
米闊魯節(jié)是呼倫貝爾草原莫爾格勒河流域鄂溫克牧民的豐收節(jié)。每年的5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溫克人喜氣洋洋地聚集到一起,慶祝一年一度的豐收節(jié)日。
米闊魯節(jié)要進行一系列生產(chǎn)活動,主要是給馬烙印、除壞牙、剪耳記、剪鬃毛及給羔羊割勢等。首先從“尼莫爾”(即放牧小集團)的一頭開始,先從馬群里套出二歲子馬,放倒,人們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為記號。這時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燒紅,在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塊由畜主點數(shù)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滿圈的小羊羔,牧人們把公羊羔割勢(閹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樣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區(qū)別)。
米闊魯節(jié)上,老人們也贈給自己的親人(如外甥、侄兒、女兒等)母羊羔之類,祝福晚輩們擁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膠次舉行宴會。宴會開始時一般是按照鄂溫克人先茶后酒習慣進行。敬酒日寸,從首席輪始,即由男女主人捧著一個木盤,盤里放兩個酒杯,依次敬讓。敬酒輪一周時,主人拿出一條“哈達”,向割勢人致謝,同日寸鄭重的向大家說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數(shù)。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勢的數(shù)字與歲俱增。
鄂溫克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的傳奇,鄂溫克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因此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撮羅子民居。鄂溫克族傳統(tǒng)民居是根據(jù)地勢以及取光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原始古老的撮羅子是鄂溫克族傳承上千年的歷史文化。
撮羅子的制作方法
撮羅子是可拆卸性帳篷,最快的時候20分鐘就可以搭起一個,它的蓋造方法也極為簡易且實用。撮羅子的選址,是在地勢較高、陽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處。
“撮羅子”又稱“斜仁柱”,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東北狩獵和游牧民族的臨時住屋,這種圓錐型房屋一般高約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蓋樺樹皮和帆布,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提皮”。
它一般被建在地勢較高、陽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處。撮羅子的內(nèi)部空間比較寬裕,地面直徑一般為4—6米,室內(nèi)北、東、西三面搭設供人起居坐臥的鋪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樹皮直接鋪在地面上,更多的則是在約一尺高的架子上鋪木桿木板,上鋪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按照民族習俗,“撮羅子”內(nèi)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級區(qū)別的。
撮羅子的風俗禁忌
撮羅子內(nèi)的空間,高約一丈,地面直徑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門向南開,則在室內(nèi)北、東、西三面搭設供人起居坐臥的鋪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樹皮直接鋪在地面上,更多的則是在約一尺高的森架上鋪木桿木板,上鋪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鋪和門之間的中央空地,是燒火取暖做飯的地方。按照這些民族的習俗,撮羅子內(nèi)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級區(qū)別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處,最為尊貴。
平時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貴客才能在北鋪坐臥。如果供人起居,也只能是家中長輩。有的民族甚至規(guī)定,只有喪偶的男性長輩才能睡在北鋪,如果夫妻都健在或夫亡妻在,則只能睡在右邊的鋪位。
此外,家中的主婦和未婚女孩允許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婦女則不能,因室內(nèi)中央是火位,他們不可以越過。火位兩邊的位置以右為上,兒子婚后與父母同住時,小兩口只能住左鋪,而且睡覺時應是男在北婦在南。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是以北為尊、以男為尊。
受民族文化的影響,撮羅子還有一項特殊的風俗——婦女生孩子時必須移到原住撮羅子附近另搭的“產(chǎn)房”中去。這種“產(chǎn)房”也是撮羅子的樣式,只不過矮小簡單一些,有的還專搭一根橫木,做分娩時的把手。產(chǎn)房內(nèi)設左右兩鋪,產(chǎn)婦住右,婆婆或助產(chǎn)女眷住左。
待新生兒滿月后,產(chǎn)婦可回到原住撮羅子,產(chǎn)房隨之拆除。這種做法的用意,并非特殊關照產(chǎn)婦,而是認為生孩子是“不潔”之事,應該避開家中供神和男人居住的地方。可見撮羅子不僅樣式很原始,而且其使用風俗也帶有許多古老觀念的色彩。
您可能還會喜歡:
你所不知的瑤族禮儀文化
怒族不可思議的橋:“溜索渡江”
歷史悠久的壯族稻作文化
仙女節(jié),怒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鄂溫克族介紹鄂溫克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