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南京風水不好(南京風水好還是北京風水好)
2024-06-08
更新時間:2024-06-08 12:00:07作者:網絡
南京于中國四大古都中位列第三其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無需贅目前南京有了許多城市文化名片如佛教之都然縱觀歷史南京乃是當之無愧的風水之都
2003年韓國以政府行為啟動了整體風水地理項目并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該項目已于2008年之前完成風水申遺的收集整理等準備工作
然而中國才是風水真正的起源地風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來地位而南京在風水發(fā)展的歷史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南京作為風水之都當之無愧
風水一詞始自東晉郭璞葬書中的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故后世稱郭璞為風水鼻祖
東晉定都于南京是郭璞的主要生活地之一南京玄武湖中至今仍有郭璞的衣冠冢世稱郭璞墩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到清朝中葉南京的甘熙作為御用風水師為道光皇帝和睿皇后勘定陵寢甘熙故居至今仍保存于南京城內該處院落坐南朝北的格局每每成為街談巷議是研究風水的珍貴的實物資料
且南京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俱全龍蟠里虎踞關朱雀橋玄武湖等地名至今猶在這一地理及地名特點放眼全國無出其右
由以上可知風水的發(fā)端發(fā)展流傳均與南京不無關系南京作為風水之都當之無愧
南京眾多遺跡遺址是研究風水的活化石
世傳的葬書舊本題晉郭璞撰其內容錯雜文字凌亂面目全非其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郭璞引用的歷史文獻郭璞葬書的原文后人對葬書的注解
理清楚葬書的內容可以更好地采用二重證據(jù)法將歷史文獻的內容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墓葬城址等相印證還原南京風水的歷史真相
1墓葬
六朝時期的墓葬僅從的封土位置而言在中國墓葬史的發(fā)展中的確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先秦兩漢時期而言一般都是與廣袤平原之上堆起碩大的封土形成獨立的墳丘比如秦始皇陵西漢諸帝陵等直至東漢晚期乃至三國時期如亳州的曹騰墓南京的孫權墓江寧上坊的孫吳墓等都是獨立墳丘即便封土后有靠山也不是依附于靠山而是保持一定距離
曹騰墓封土
然而大約從東晉時期開始衣冠南渡的北方貴族受限于南京的山川地理格局沒有廣袤的平原到處都是連綿的山脈縱橫的水網于是乎風水中重要的一條來龍去脈就此產生了而郭璞又恰恰是這個時代風水方面最深具影響力的人物
如果說東晉以前屬于簡單的后有靠前有照自此始四靈環(huán)護的格局已經成了風水的主流之后不斷向山體靠近乃至形成融入山體的墳丘外貌
鄧愈墓神道石刻
至明代始朱元璋的明孝陵及其功臣陪葬墓以及明清諸帝陵皆屬此類講究龍砂水穴必備
2城市軸線
從城市的建筑格局角度而言南京的考古成果為我們復原六朝都城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簡單的說六朝南京的中軸線為從朱雀門今中華門附近沿中華路至內橋而后一直向北至進香河路以雞籠山為靠山富貴山鼓樓崗為東西陵這條路五代時依然是南京的主線至今仍依稀可見
南京的這條城市中軸線最早見于東吳太初宮從朱雀門到玄武門的這條大街成為了城市軸線東吳之后東晉宋齊梁陳皆沿用這種城市布局隋雖滅陳之政權這種城市軸線的布局方式又運用到隋大興城唐長安城甚至被移植到了東瀛
3地上建筑
明初的南京重建城墻銜山抱水以龍膊子至鼓樓崗再至清涼山為城市的南北分水嶺同時改御道街為宮城軸線諸遺跡至今猶存南京城隨即變成了不規(guī)則形狀這種看似不規(guī)則實則飽含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古代中國城市格局全國范圍內也屈指可數(shù)
清代甘熙故居采用了三合倒座的格局而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的朝天宮恰處于省干盡結余氣之所在的冶山凡此種種放眼南京不勝枚舉
雪后的甘熙故居
朝天宮
歷代對南京城的改造過程無不基于對南京城市山水格局的認知和利用同時也處處包含了對秦淮河的改造和利用以水為脈以淮為經沿淮據(jù)守夾淮立城
外秦淮河石頭城段
可以說南京至今保留的古代墓葬和古代城市建筑遺跡簡直就是一部研究風水的活化石無一不是風水之都的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流變風水傳到后世越發(fā)走樣
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自古及今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歷史諸多因素的影響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移而不斷變化而風水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必然隨之變化的也就是所謂風水的流變即風水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漸走樣
風水本為古人孝道的延伸清梅曾亮為白下鎖言甘熙著題詩云非為利達謀非為子孫厚歿者得所安生者庶無負不然棄尸同砂飛而水走這種對埋藏地點的選址講究至少在呂氏春秋中就已經非常系統(tǒng)
而風水因為這本學科本身的專業(yè)性太強勾牽人的好奇心又極重道聽途說等演繹的成分會使得風水的真面目到后世越發(fā)走樣最典型的比如成書于明代的了凡四訓雖旨在論述善有善報可世人多讀成了風水
南京的短命王朝論和風水不好皆是悖論
風水的流變導致風水的研究在傳承過程中逐漸走樣致使南京甚至被扣上了風水不好的帽子而事實正是相反南京當之無愧的風水之都眾多遺跡遺址更是研究風水的活化石
南京風水不好的言論主要是說秦淮河導泄金陵王氣關于這一說法遍觀史書早期的歷史文獻并未有此說反倒是后期的文獻如宋代的景定建康志明朝的金陵古今圖考民國的洪武京城圖記等越傳越多而對于歷代南京人民對秦淮河以水為脈以淮為經沿淮據(jù)守夾淮立城的改造和利用越來越少提及
南京風水不好并不屬實那因風水不好而導致王朝短命的論斷更加純屬無稽之談
縱觀歷史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如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南宋初明初等皆不如周漢唐等國祚長久然而若以橫向比較放在同一歷史環(huán)境下如南北朝時期中原擾嚷北方先后有16個國家而南方從東晉到陳只有5個朝代換言之南方朝廷的國祚是北方的3倍還多根本就不短命
長久以來世俗對南京的風水不好短命王朝的看法都有所誤解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南京在中國歷史上每到戰(zhàn)亂頻仍的困難時期便成為民族文脈傳承之地不二之選并且為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作出巨大貢獻乃至犧牲的歷史地位堅持以正確理性的態(tài)度來認識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才對得起這座歷史古城在經歷多次風雨飄搖后至今的堅守
作者考古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