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兔毛的派克好嗎 派克服獺兔毛好不好
2024-06-22
更新時間:2024-06-22 18:01:50作者:未知
天才科學家(他是中國天才科學家)
1999年9月,在“兩彈一星”表彰大會上,國家授予錢三強、郭永懷、鄧稼先等人“兩彈一星功勛獎?wù)隆薄?/p>
和他們一起被表彰的還有一個“陌生人”。
他是錢三強的摯友、鄧稼先的老師、郭永懷的親密戰(zhàn)友、我國最牛的科學家——王淦昌。
一個,你可能都不認識的名字。
自1895年“諾貝爾獎”成立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便幾乎是全世界所有科學家都期望得到的一項榮譽。
能得一次獎,便足以青史留名。而王淦昌差點獲得了3次,更重要的是第3次還是他主動放棄的。
1907年,清朝晚期,王淦昌出生在江蘇常熟楓塘灣,一個人數(shù)不多的小村子。
在他4歲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13歲時母親因為過度勞累,患上肺病也離開了他。
失去雙親,外婆怕沒人照顧他,想給他娶個媳婦,就這樣,剛剛13歲的王淦昌結(jié)婚了。
青年王淦昌
妻子吳月琴比王淦昌大4歲,成婚后一心一意照顧王淦昌,日子如果這樣正常過下去,應(yīng)該就沒有日后那一聲驚動全球的巨響。
上小學時,王淦昌就著迷于解數(shù)學難題,中學時,就自學了大學一年級的微積分課程。
他的才學,妻子都看在眼里,吳月琴文化不高,卻知道不能耽誤王淦昌的學業(yè)。
在妻子的支持下,外加天賦異稟,1925年,18歲的王淦昌,順利考入清華大學,成為第一屆大學生。
清華大學的設(shè)備條件在當時的中國是最先進的,這也為王淦昌提供了科研成功的肥沃土壤,讓他的才能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然而,王淦昌的大學時代,是中國最苦難的時候,列強肆虐、民不聊生,王淦昌親眼目睹列強肆意侵犯國土、侵略者任意欺凌同胞、和他一起請愿游行的同學倒在血泊中。
面對這一切,王淦昌憤怒地握緊拳頭卻無處伸張正義,他的老師葉企孫激動的對他說:
你明白自己的使命嗎?只有國家強盛,才不會被人挨打!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葉企孫
自此用畢生所學,以科學救國的信念便在王淦昌心中扎了根。
1930年,王淦昌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他考取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的名額,開啟他科學救國之路。
王淦昌柏林大學的導師是20世紀世界物理學三大女杰之一的邁特納。
她是柏林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曾被愛因斯坦稱為“天賦高于居里夫人”的女物理學家。
邁特納是個工作狂,她沒想到王淦昌工作起來更是不要命,經(jīng)常因為做實驗忘記時間,而被鎖在實驗室里。
作為邁特納教授唯一的中國學生,王淦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讓人咂舌的聰明大腦,讓邁特納特別欣賞他。
邁特納
在柏林大學學習的4年,王淦昌在邁特納的指導下,發(fā)表很多有影響力的論文,在物理學界引起很大反響。
說邁特納是王淦昌通向更高科學殿堂的良師,一點不為過。
如果邁特納能一直保持對王淦昌的信任和贊許,他就不會錯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當時的很多科學家都在全力尋找中子(一種原子能),有人斷言,誰能最先發(fā)現(xiàn)中子,就一定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在柏林大學時,王淦昌參加了一個學術(shù)討論會,思想碰撞過程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測量中子的新思路。
他激動的跑回學校告訴邁特納,但邁特納只是不在意地看著他笑了笑,覺得王淦昌在癡人說夢,王淦昌多次向?qū)熃ㄗh,依然無果。
青年王淦昌
兩年后,劍橋大學的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了中子,因此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采用的實驗方法,正是王淦昌向邁特納建議的方法。
邁特爾并沒有向王淦昌道歉,只是將這次錯失歸結(jié)為“運氣不佳”。
王淦昌不相信只是運氣的原因。
1934年,他放棄導師的挽留,毅然回到滿目瘡痍的祖國,成為浙江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浙江大學
回國后,王淦昌在艱苦的實驗條件下,依然堅持自己的科研方向,遺憾的是彼時國內(nèi)沒有先進的設(shè)備能讓他完成科學實驗,他只好用稿紙推算,并寫下《關(guān)于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論文。
文中對中微子的探尋方法的披露,在世界物理學界投下一顆重磅百思特網(wǎng)炸彈。
數(shù)年后,美國科學家萊茵斯通過王淦昌論文的方法,率先發(fā)現(xiàn)中微子的存在,并獲得當年諾貝爾獎,王淦再一次與諾貝爾失之交臂。
諾貝爾頒獎現(xiàn)場
兩次錯過諾貝爾獎,常人可能會無法接受,但王淦昌并沒有太在意,他始終覺得用科學讓國家變得更強大,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
1956年,王淦昌作為中國代表,前往蘇聯(lián)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原子核的研究,并留在研究所做研究員。
3年后,經(jīng)過反復實驗驗證,王淦昌領(lǐng)導的物理小組在4萬張照片中,發(fā)現(xiàn)反西格瑪負超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fā)現(xiàn)該粒子的存在。
這一技術(shù)運用在和平年代,會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醫(yī)療衛(wèi)生、科學技術(shù)有重大意義。
王淦昌(中)
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以王淦昌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領(lǐng)域繼續(xù)研究下去,很快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王淦昌卻主動放棄了這個能讓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因為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50年代,各國的科學較量日益顯著,中國急需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和設(shè)備鞏固國際地位。
1959年,蘇聯(lián)為了阻止中國在原子彈方面的發(fā)展,單方面撕毀和中國的合作協(xié)議,撤走所有在華原子彈研制專家,還放出狂言:
沒有蘇聯(lián)的支持,中國20年也研制不出原子彈。
這時,遠在蘇聯(lián)的王淦昌,接到祖國的回國密電,立即放下沖刺諾貝爾的科研成果,火速回國,接受秘密任務(wù)——參與制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蘇聯(lián)援華專家
這項任務(wù)需要告別妻兒、絕對保密、并放棄現(xiàn)在的研究方向,從頭開始。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王淦昌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并宣誓:我愿以身許國!
從此,世界物理學界再沒有他發(fā)表的論文,國際學術(shù)交流會上也沒有出現(xiàn)他的身影。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有力競爭者王淦昌消失了,一位名叫“王京”的老頭出現(xiàn)在荒涼的西北沙漠中,為國“秘戰(zhàn)”!
王淦昌在大西北(左一為王淦昌)
王淦昌聽從組織安排,放棄了自己擅長領(lǐng)域,還隱藏自己真實姓名,離開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整整17年“有家難歸”。
當時我國原子彈研究基礎(chǔ)為零,54歲的王淦昌在大西北惡劣的條件下,帶領(lǐng)無數(shù)科研工作者,晝夜不分地進行實驗。
他學習能力很強,憑借著自己過硬的科研能力,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問世過程中,攻克了無數(shù)關(guān)鍵技術(shù)難題。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1964年,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
一聲巨響在華夏大地羅布泊震驚全球——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消息一出,美國白宮亂成一團,這聲巨響比他們預(yù)期的提前好幾年,中國科學家用行動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
隨后,我國科研方面的好消息一直不斷:氫彈、核電站……
王淦昌
而每一個好消息的背后,都有一個瘦小的身軀。
1978年,恢復身份的王淦昌回到北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被國家委以重任,這一年,他已經(jīng)71歲高齡。
直到消息被公開,人們才知道,這個話語不多的小老頭“王京”竟然就是消失十余年之久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
王淦昌一生許國、心中無悔,卻對妻子和五個兒女心懷愧疚。
他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背后,妻子吳月琴是最大的功臣。
王淦昌雙親早逝,妻子就是他此生最親的人,兩人相濡以沫走過78載,雖聚少離多,卻情深義重。
吳月琴婚后追隨王淦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卻總能將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從無半句埋怨。
當年王淦昌考取公費留學時,就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家里親人都反對他前往的情況下,妻子卻理解支持他去求學,也成就了日后王淦昌的成功。
對于丈夫的事業(yè),吳月琴從不發(fā)問,就連他無可奉告“消失”不見的17年間,吳月琴只能通過信件才能得知丈夫是否“活著”,除了擔心沒有任何的怨言。
她理解王淦昌,知道丈夫是為國家在做大事,而她則用心將他們的五個兒女培養(yǎng)成才,做好他堅實的后盾。
王淦昌晚年時期還一直堅持在科研一線,但他卸任很多重要職務(wù),因為他要用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伴吳月琴。
兩位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磨難的老人,終于在和平年代里,靜下心享受二人世界的歡樂。
王淦昌和妻子吳月琴
1997年,王淦昌90歲,身體卻依舊硬朗,每天飯后散步是他的必修課。
這天,如往常外出散步時,他被一輛飛馳而過的自行車撞倒,圍觀的人很多,卻無人上前扶起百思特網(wǎng)他。
這次意外,讓王淦昌腿骨骨折,住院三個月。
時至今日撞人者還未能找到,撞人者的動機依然成謎。
次年,吳月琴也因摔倒住院,王淦昌放心不下,天天都去看望她。
他年齡大了,不能親手照顧老伴,唯一能做的就是拖著不靈便的腿腳,早早趕去醫(yī)院,陪妻子說說話。
半年后,吳月琴病逝,王王淦昌悲痛萬分,一病不起,在1998年12月10日追隨妻子而去,享年91歲。
王淦昌一生戎馬,為國效力,卻在晚年意外離世,他的離去是世界物理學界的巨大損失,更是中國核武器研究事業(yè)的遺憾。
王淦昌去世后,按照他的遺愿,他的骨灰埋葬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花園里。
他說他想在這里看到年輕一代的科學家,為國家強大而不斷創(chuàng)造出的科研奇跡。
在他去世的第4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用他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為“王淦昌星”,這是世界對他的認可。
王淦昌雕像
王淦昌像一束光,為中國核事業(yè)照亮了前路,生命最后一刻,他在病床上雙手合十,還在拜托同事們完成他未完成的科學實驗。
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卻用一生詮釋了對祖國的那句誓言——“我愿以身許國”!
昔日,王淦昌為中國的崛起奉獻終身;今日,我們將百思特網(wǎng)踏著功勛的足跡,心懷敬意、奮發(fā)向上、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