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和閃充的區(qū)別(oppo快充和閃充的區(qū)別)
2024-07-05
更新時間:2024-07-05 13:49:04作者:佚名
(原標題:美民主黨金主:拜登沒那么多時間做決定,是否退選5天內見分曉)
觀察者網消息,盡管拜登誓言“競選到底”,但民主黨內外“換掉總統(tǒng)候選人”的聲音始終沒有停息。
彭博社當地時間7月3日報道,民主黨主要的捐助者、咨詢公司Signum Global Advisors董事長查爾斯·邁爾斯(Charles Myers)接受“彭博觀察”(Bloomberg Surveillance)采訪時表示,事態(tài)在朝不利于拜登的方向發(fā)展,預計會有更多民主黨人要求拜登退選。
美國總統(tǒng)拜登
“周四晚上,競選形勢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邁爾斯表示,“我認為我們將在未來4到5天內知道總統(tǒng)是否還堅持競選。我認為他沒有三周時間來做決定?!?/p>
邁爾斯表示,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拜登的內部圈子,即他的家人、親密顧問和競選團隊,仍然相信他應該繼續(xù)戰(zhàn)斗。他認為,拜登作為一個“畢生致力于公共服務事業(yè),并已達到世界權力頂峰的人”,在一場非常糟糕的辯論或一次嚴重失誤后就主動退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邁爾斯預計,拜登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政界會有更多民主黨人公開呼吁拜登退出,讓其他人出來競選美國總統(tǒng)。他說,最大的擔憂來自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都處于弱勢席位的民主黨人,他們面臨著艱難的選戰(zhàn),拜登的參選可能導致投票率下降。
“實際上,我聽到(來自當選民主黨人)的壓力和恐慌要比來自捐助者的更大?!边~爾斯說。
邁爾斯坦言,事態(tài)發(fā)展“對總統(tǒng)不利的速度比他預期的要快得多”,但他上周五(6月28日)晚上和拜登在一起時,后者表現(xiàn)得“非常沉穩(wěn)也非常警覺”,“他需要向美國人展示這一點?!?/p>
截至目前,只有一名民主黨國會議員公開呼吁拜登退出競選。但一個星期以來,各種“民主黨人敦促拜登退選”的消息不斷。
彭博社3日的另一篇報道援引民主黨高級官員的消息稱,由于擔心失去對國會的控制權,數十名國會民主黨議員正在考慮致信拜登,要求他退出競選。目前民主黨在參議院擁有微弱優(yōu)勢,而眾議院則由共和黨把控。上述官員表示,在傳統(tǒng)上安全的民主黨選區(qū)競選連任的民主黨人,正在傳布這封信,這突顯了民主黨內部的恐慌有多普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日報道稱,其采訪的20多名匿名的現(xiàn)任和前任民主黨官員、捐助者和拜登長期盟友中,許多人表示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認為總統(tǒng)應該退出競選,其中一些人認為他需要在本周宣布這一決定。
另一名民主黨大金主、流媒體播放平臺Netflix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3日在給《紐約時報》的電郵中直截了當地表示:“拜登需要讓位,讓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黨領袖擊敗特朗普,保持我們的安全和繁榮。”
《紐約時報》3日援引據稱來自拜登關鍵盟友的消息爆料稱,“拜登告訴自己的盟友,他正在考慮是否繼續(xù)參選?!?/p>
據報道,這名匿名關鍵盟友透露,拜登私下承認,他非常清楚在上周“災難性”的辯論后,未來幾天的工作將至關重要。如果他不能說服選民自己仍能勝任總統(tǒng)職務,那么他的連任之路可能將“回天乏術”。
白宮副新聞秘書安德魯·貝茨在社交媒體對此回應稱,報道中這些說法絕對是錯誤的。當地時間3日的新聞簡報會上,白宮新聞秘書讓-皮埃爾也反駁了拜登退選的消息,稱拜登直接告訴她,他沒有與盟友談論過退出競選的問題。她向記者強調,拜登“絕對不會”考慮退選。
在此之前,一位參加電話會議的競選官員透露,在與全體競選工作人員的電話會議上,拜登明確表示他不打算退出競選。拜登在電話中說:“讓我盡可能清楚地、簡單直接地說出來:我將繼續(xù)競選。沒有人逼我退選。我不會退出。我會競選到底,我們一定會贏?!?/p>
延伸閱讀
媒體:若特朗普獲勝會繼續(xù)對抗中國 但可能走向極端
“美國所犯的最大戰(zhàn)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zhàn)略的情況下發(fā)起了對華競爭?!边@兩天,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一段關于中美關系的講話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fā)熱議,很多網友表示“非常精彩、有深度”。
觀察者網查詢,這是6月10日馬凱碩在阿聯(lián)酋戰(zhàn)略研究中心(ECSSR)發(fā)表的演講,相關視頻于6月21日發(fā)布。馬凱碩認為,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lián)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并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并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
他呼吁美國放棄遏制戰(zhàn)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
馬凱碩當天的講話探討了推動中美競爭的復雜因素,以及這種競爭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他還對中美如何管理競爭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
馬凱碩參加阿聯(lián)酋戰(zhàn)略研究中心活動并發(fā)表講話
“美國人害怕:如果中國經濟成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
至于今年美國大選可能對中美關系造成的潛在影響,馬凱碩表示,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競爭步伐都預計會在未來十年加速。選舉結果可能無法改變任何事,也可能改變一切。
他對此解釋說,從一方面看,盡管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嚴重分裂的社會,美國人無法就任何事情達成一致,但他們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就是——是時候遏制中國了,所以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tǒng),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會改變。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特朗普獲勝,他當然會繼續(xù)對抗中國,但他可能走向極端,把一切變得更糟糕,所以需要為所有可能性做好準備。
馬凱碩說,像阿聯(lián)酋和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必須意識到,當今世界正見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我從未見過具備今天中美這樣規(guī)模和實力的國家正面交鋒。它將震撼世界,并影響我們所有人。”
主持人隨后提到,美國人在遏華一事上存在共識,是否意味著美國擁有遏制中國的“宏大戰(zhàn)略”,還是說這更多地與每位總統(tǒng)個人的方式有關。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馬凱碩回憶起他過去與亨利·基辛格進行的一次午餐交流?;粮裣蛩麄鬟f了這樣一條深刻的信息:美國所犯的最大戰(zhàn)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zhàn)略的情況下發(fā)起了對華競爭。后來的證據也證實了基辛格的說法。
“雖然我們確信美國會以某種手段對抗中國,但目標并不明朗。是為了阻止中國經濟發(fā)展嗎?這不可能做到。是為了像對待蘇聯(lián)那樣成功地孤立和遏制中國嗎?也不可能做到?!瘪R凱碩說,“所以連最終目標都不明確,人們就會質疑:你發(fā)起了這場競賽,但最終目標如何呢?怎么樣才算勝利?正如人們所知,這從來都沒有被闡明過?!?/p>
他表示,美國政府對華已經采取的加征關稅、禁售芯片等行動,都是為了以某種方式減緩中國經濟增長。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如果中國經濟成為了第一,一切都將改變,美國一百多年來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特權地位也會發(fā)生變化。
“美國人想讓中國成為‘蘇聯(lián)第二’,但中國在反擊”
“美國有一個更明智的戰(zhàn)略,與其企圖遏制中國,不如努力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他說,這種戰(zhàn)略對中美雙方都有利,能夠避免如今正在進行的具有相當破壞性的零和博弈。
馬凱碩說,在美國看來,它有大約十年的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毫無疑問,美國將利用這一時期加大對華施壓。
在回應“中國是否想成為世界第一”的問題時,馬凱碩認為,中美面臨的是一種多維度的復雜的競爭,同時在經濟、軍事、政治、軟實力層面上展開,中國想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并沒有美國人主宰世界的野心,不會試圖像美國那樣介入全球各種問題。
馬凱碩表示,中國人知道美國的夢想是讓中國成為“第二個解體的蘇聯(lián)”,因此中國意識到,要想生存下去,首要任務是必須擁有非常強大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和社會,這就是中國大力發(fā)展教育和經濟的原因。其次,中國主動出擊對抗美國利用鄰國遏華的政策,加強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系,中國還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各地興建基礎設施。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說:這些基礎設施很棒,我需要中國的高鐵,我需要中國的公路。那么你還會加入遏制(中國)政策嗎?不會?!彼f。
馬凱碩還提到,中國有著長期的制造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哪怕在五年或十年前,人們都認為中國不可能入局汽車競爭,但如今中國從零開始創(chuàng)建了電動汽車行業(yè),令全世界所有汽車制造商感到震驚。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國,美國的選擇受到了限制,這就是為何華盛頓存在非常強烈緊迫感的原因。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chuàng)始院長。作為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贊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在觀察者網2023“答案”年終秀上,馬凱碩表示,隨著各方面相對實力的下降,西方應向全球南方國家釋放更多的權力,各國共同參與全球治理。他呼吁西方可以學著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因為中國創(chuàng)建了許多有利于全球福祉的全球組織,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卓有成效,金磚國家共同創(chuàng)立的新開發(fā)銀行也收獲頗豐。西方另一個明智的選擇是鼓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與這些新興機構合作,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