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人在主觀上出于故意。貨幣不是商品,不能出售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用低于貨幣面值出售某一貨幣的情況。只有偽造的貨幣,才能有以低于貨幣面值出售或者購買的可能,因此,無論是出售者還是購買者,其主觀上想牟取非法利益,發(fā)不義之財?shù)哪康牟谎宰悦?。至于運輸偽造的貨幣罪,行為人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運輸,在主觀上也有故意。如果托運人并未向承運人如實告知所運貨物的真實情況,因受蒙騙等原因不知道所運輸?shù)氖莻卧斓呢泿诺?,不?gòu)成犯罪。
2、行為人在客觀上必須有出售、購買、運輸偽造的貨幣的行為?!俺鍪蹅卧斓呢泿拧笔侵敢杂麨槟康模愿鞣N方式或途徑,以一定的價格賣出偽造的貨幣的行為?!百徺I偽造的貨幣”,是指行為人以一定的價格用貨幣買入偽造的貨幣的行為。“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運輸”,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明明知道是偽造的貨幣,而使用汽車、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或者以其他方式將偽造的貨幣從一地運往另外一地的行為。(一般認為,“從一地運往另外一地”是指如從A省運往B省,而在某省某市A區(qū)與B區(qū)之間的運送不認定為運輸而應認定為持有。)
3、出售、購買、運輸偽造的貨幣,必須達到數(shù)額較大,才構(gòu)成犯罪。這是區(qū)分罪與非罪的一個重要界限。